3.报考人员须按要求如实填报有关信息和材料,所填专业须按照毕业证上的专业名称填写(含括号内的专业方向)。

积极投身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启动仪式结束后,大家明确责任,分头行动,有的沿着河岸捡拾垃圾,有的走村入户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政策,有的帮助村民清洁房屋院坝,干劲十足。

跟着总书记,从国家公园看“万物共生”

通讯员 申登朝 王姣 文/图。此次活动紧紧围绕保护美丽赤水河 乌蒙青年在行动主题,引导广大青年凝聚志愿力量、投身生态实践、践行绿色生活,为营造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贡献青春力量。9月12日,昭通市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通讯员 申登朝 王姣 文/图。青年志愿者刘纯表示,将积极行动起来,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,带动家人、朋友广泛参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,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、支持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。

市、县、乡三级青年志愿者齐聚镇雄县大湾镇罗甸村,集中开展赤水河沿岸系列绿美行动,助力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。近年来,我市坚持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,主动担起上游责任,切实推进了长江上游一级支流赤水河流域(云南段)的保护治理与绿色发展。祖国的繁荣昌盛,国家的强大,让我们的退休生活充实而多彩。

这几年昭通发展得太快了,群众的住房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,已经不再是以前人们口中的‘灰堆里的昭通。当时虽然卫校毕业,但是特殊时期在学校并没有学到多少专业知识,凭着对护理工作的热爱,对知识的渴求,吕大珍边学边干,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护士。读书、练字、旅游、锻炼身体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……从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的护士吕大珍,老年生活绚丽多彩。编者按2023年,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4周年,历史的年轮印证着时代的变迁,有那么一群人,他们与共和国同龄,他们不仅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、见证者,他们的个体命运也同时折射出时代进步的光辉,他们的奋斗历程镌刻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印记。

昭通日报特别推出我与共和国同龄,邀请祖国的同龄人讲述亲身经历的难忘故事,回顾和感受昭通74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向祖国74周年华诞献礼,共忆流金岁月,共话时代发展。昭通日报记者:莫娟 文/图。

跟着总书记,从国家公园看“万物共生”

吕大珍说:我们这代人经过了艰苦年代的磨砺,也享受了现在的美好生活。从此,她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护理事业,用一颗纯洁善良的心、专业高效的护理、温暖细心的语言,为患者解除身心的痛苦。这些年,吕大珍走过十几个国家,踏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,周末还会参加一日游,她说:这几年走过这么多地方,农村的环境发生了巨变,处处山清水秀。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,她倍感骄傲。

说起家乡的变化,她高兴地说:前几天逛超市遇到从四川来昭通避暑的游客,闲聊时他们非常羡慕我们昭通有这么好的环境,宜居宜业宜游,那一刻我觉得真的很自豪他说:我与祖国同龄,我骄傲我自豪,我与新中国一起成长、一起见证风风雨雨。他说:曾经,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心愿了,现在丰衣足食,国家越来越强大,人民越来越自信。时隔44年,回忆起战争岁月,他仍感慨万千。

这几天,何志明一直关注着杭州亚运会的赛况,每每看到新闻报道,他都会热泪盈眶,国家的飞速发展让他感到非常自豪。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
跟着总书记,从国家公园看“万物共生”

在那个年代,医疗条件和设备比较落后,何志明带领科室成员不断发展壮大科室,积极推进医疗改革发展。虽远离了家乡,但是包容、发展的昭通让何志明打心底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。

编者按2023年,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4周年,历史的年轮印证着时代的变迁,有那么一群人,他们与共和国同龄,他们不仅是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、见证者,他们的个体命运也同时折射出时代进步的光辉,他们的奋斗历程镌刻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印记。转业不转志,从战地救死扶伤到守护人民的健康,何志明不改的是军人本色。谈起74年身边的发展变化,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。昭通日报记者 莫 娟 文/图。长期的部队生活让他养成了军人特有的素质,雷厉风行、敢想敢干、无私奉献。这一天对于1949年9月8日出生的何志明来说更是意义非凡。

抚今思昔,何志明无限感激战友们用青春和生命为祖国带来幸福、安宁。何志明说:人生七十古来稀,我依然是个兵,保卫祖国,我时刻准备着,若有战、召必回,希望我们早日实现祖国统一。

多年以来,他和科室成员拧成了一股绳,战斗在昭通这方热土上。战争岁月残酷万分,医院每天要收治无数的伤员,送到医院的伤员伤情都比较复杂,但很多前线的战士,只要是轻伤,简单包扎之后便会毫不犹豫重返战场,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。

现在,逢年过节他回到红河时常跟自己的兄弟姐妹说昭通的巨变,也邀请他们来昭通看看。我虽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,但我这大半辈子见证了昭通的大发展,我也是昭通人了。

1989年,何志明转业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,从此扎根昭通。刚来昭通,城市发展非常缓慢,以前昭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,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,但是经过这44年的发展,昭通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今非昔比,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。昭通日报特别推出我与共和国同龄,邀请祖国的同龄人讲述亲身经历的难忘故事,回顾和感受昭通74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向祖国74周年华诞献礼,共忆流金岁月,共话时代发展。新中国成立那年,何志明出生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一个小山村。

到部队后,何志明严格要求自己,刻苦训练。21岁那年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,早日圆他从军的梦,何志明换上军装,踏上了从军的征程。

1979年,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,何志明作为野战医院的一名医生负责一线伤员的救治。74岁的他,神采奕奕、目光炯炯,虽两鬓斑白,但丝毫不减当年的飒爽英姿

抚今思昔,何志明无限感激战友们用青春和生命为祖国带来幸福、安宁。到部队后,何志明严格要求自己,刻苦训练。

这一天对于1949年9月8日出生的何志明来说更是意义非凡。1989年,何志明转业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,从此扎根昭通。他说:曾经,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心愿了,现在丰衣足食,国家越来越强大,人民越来越自信。新中国成立那年,何志明出生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一个小山村。

多年以来,他和科室成员拧成了一股绳,战斗在昭通这方热土上。虽远离了家乡,但是包容、发展的昭通让何志明打心底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。

21岁那年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,早日圆他从军的梦,何志明换上军装,踏上了从军的征程。战争岁月残酷万分,医院每天要收治无数的伤员,送到医院的伤员伤情都比较复杂,但很多前线的战士,只要是轻伤,简单包扎之后便会毫不犹豫重返战场,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。

谈起74年身边的发展变化,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。1979年,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,何志明作为野战医院的一名医生负责一线伤员的救治。

文章发布:2025-04-05 19:40:50

本文链接: http://n9lv1.scrbblr.org/rxrsm/078.html